香格里拉对话
当前位置:首页>香格里拉对话

2015香会观察(一):中国吵架准备没用上

作者:孙莹   来源:凤凰评论独家出品  已有 2342人浏览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鉴于去年香格拉里会议上中美激烈交锋的经验,今年中国派出多达29人的代表团参加香会,“我们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一位参会将领如是称。中国已经预料到,南海岛礁建设会成为会议焦点。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5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香会演讲后,不少人暗暗松了一口气:今年会议的火药味并没有去年那么浓。其实,紧盯香会的眼睛并不轻松。美国有学者甚至建议说,鉴于亚太地区缺乏互信的严重程度,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香会应该改为闭门会议。这样军事将领们就不必首先考虑自己在国内民众眼中的形象,而能花费更多精力寻求共识。不过,新加坡政府的高级官员却对凤凰网表示:“如果都是闭门会议,那香会还有什么意义?”

中国将军身备小册子,随时“迎战”

对于中国已经预料到,南海岛礁建设会成为此次香格里拉会议的焦点,中方一位代表称:“这是由于各国对中国不放心,也有人故意放大这个议题。”不过中方也意识到,香会上的“吵架”,“只是舆论上的紧张,不是战场上的紧张”,再如何,不过是“口舌之争”。

其实,在香会第二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上将孙建国发言后,同样遇到了大量提问。同台接受提问的还有新西兰和德国的防长,但15个问题中,12个都抛给了中国。

有些问题相当尖锐:“如果中国像自己声称的那样重视双赢,请问中国在南海的行动,除了中国外,还有谁赢了?”“请问中国喊话让美军飞机离开中国声称的‘军事警戒区’,算不算妨碍航行自由?”

“国际规范中,公平与平衡非常重要,”会议主持人半开玩笑地说,“因此根据公平原则,我们请新西兰防长花2分钟回答问题,请德国防长花2分钟回答问题,请中国的孙建国海军上将花10分钟回答问题。”

尽管得到了主持人的特殊“照顾”,孙建国仍然把自己的回答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他再三表示南海问题是“媒体炒作”,也没有一一回应所有问题。

当前正处在关键时刻,中美双方谁都不愿在香会上打起来,破坏彼此关系。美国的政策是,静观其变。

不过,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顾问Bonnie Glaser留意到:孙建国随身还带着小册子,上面都是各种中国军事政策,可以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随意引用。

“中国准备了很多,结果都没用上,”一位参加香会多年的媒体人士笑说。“如果香会成为一个围攻中国的场合,那是香会的失败,”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称。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随后对媒体表示:这次参会“非常成功”,“中方对取得的成果是满意的”。

澳门大学政府与公共管理副教授陈定定在《外交学家》上撰文称,中美没有直接对抗,原因有三:其一是六月将要进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九月习近平访美,双方都不想在这个时刻有损中美关系;其次,关于南海,美国“能做的已经都做了”。理论上美国可以再派舰船进入中国的“12海里区域”,但那显然太过强硬,必然导致中国的剧烈反弹。对美国来说,“静观其变”更为合适。最后,中国也会比较克制,虽然南海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但此刻并不是与美交恶的最佳时机。

“中国不会主动打破平衡,但如果别人动了,会导致中国的强烈反弹,”陈定定说,“中美在香会上没有打起来,是好事。这意味着双方有着良好沟通的渠道。重要的是保持这些渠道的畅通。对双方来说,此刻保持克制都是最明智的。”

相比去年的剑拔弩张,火药味淡了

“是的,我同意今年的香格里拉会议明显比去年更为慎重,”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香会主办方“国际战略研究所”(简称IISS)执行总裁Tim Huxley博士坦言。

“这个特点饶有趣味,因为一些东南亚国家、美国、日本等对中国在南海的举动显然感到忧虑。我个人的感觉是:各国都意识到了区域困境的严重性,并敏感地决定通过冷静、克制的方式来表达,”Tim Huxley说。“作为主办方,对讨论激烈还是冷静,我们并无特别偏好。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香格里拉对话的讨论,无论是公开讨论还是私下讨论,应该是尽可能有建设性、有成果。如果2015年的香会能使亚太地区各国提升安全方面的共识,我们就达到目的了。”

中国,一直是香格里拉会议上的关键词。

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的“香格里拉对话”,中方从2007年开始派高级代表团参加。“通常每年所有提问中,八九成的问题都与中国有关,”一位多年参加香会的中方代表称。

香格里拉会议的特点是:这是一场“对话”,没有决议、文件、宣言,“就是各自摆事实讲道理”,这位中方代表说,有时各方能找到共同语言,有时也会出现激烈交锋。“因为下面提问的都是专家,至少也是资深记者,提问会比较尖锐。”

人们都记得去年的香会是如何“剑拔弩张”:日本首相安倍被安排在晚上八点作开幕演讲。为抢在安倍之前发言,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下午五点半参加电视辩论。安倍在演讲中指责中国“强权”;次日会议一开始,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又在大会演讲中直接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单边行动”。为马上回应,中方立即召集了记者会。会议最后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孙建国直接指责美、日“一唱一和”,是对中国的挑衅……

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Wang Zheng,去年在《外交学家》上撰文称,这根本就不是“对话”,而是“吵架”。而中国、日本、越南等各国媒体更是积极为自己的发言人“算分”,各自成为“拳击赛”的“啦啦队”。

“这对亚太地区和平到底有什么好处?香会到底是制造麻烦还是制造和平?”Wang Zheng质问道。而且,“围攻中国”的场景通过媒体传到国内,会引发大量“何必去参加香会给别人当靶子”的言论。“可是如果我们不来,情况只会更糟糕,就连为自己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一位多年参加香会的媒体人士如是称。

美国尽管言语低调,但后面动作频频

60岁的卡特,作为五角大楼的新任老大,曾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和中世纪历史的本科学位,并从牛津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防长中学历最高的一位,也以“知华派”著称。曾在2002年就参加过首届香会的他,与中国学者有过密切交流。

卡特在香会演讲中辟专段讲“南海问题”,并表示“美国和很多国家都表示深深忧虑”。他说,历年来,很多国家都在南海发展了哨所等设施:在南沙群岛,越南有48个哨所;菲律宾有8个;马来西亚有5个。但中国的步伐比别人“走得更远、更快”:中国在18个月内,在南海开拓超过2000英亩,比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多。

卡特的态度让中方许多代表松了一口气。这个调子定下来,“围攻中国”的场面应该就不会再次出现。

卡特一再强调,他呼吁停止南海岛屿建设,但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而是“所有声索国”。尽管在随后的提问中,不乏“如果中国不停止岛屿建设,美国能怎么样”这样逼美国亮底牌的问题,但卡特都一一回避。

不过,在卡特参加香会前一周,美国在南海动作频频,美国监控飞机和船只已经离中国人工岛的“12海里范围”非常近。美国并不承认这“12海里”的规则,认为国际法只认同“自然形成的岛屿”的12海里范围。在香会上,美国鹰派议员、曾竞选总统的麦凯恩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绝对不存在什么12海里范围。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说法,就相当于承认中国对这些岛屿和海域拥有主权。”

也就在那一周,美国海军派出P-8巡逻机,载着CNN记者去拍摄中国在南沙的岛屿建设,而中国则对巡逻机喊话表示抗议;美国还宣布花4.25亿美元援助东南亚军备。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5日 来源时间:2015年06月05日
分享到:

留 言

网友留言为中美印象网网友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不代表本站观点

香格里拉对话

中美印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