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COMMENTS
当前位置:首页>评论

人工智能人才究竟是留在美国还是流向中国

作者:刘仪   来源:海国图智研究院《人工智能资讯周报》总第83期  已有 2350人浏览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导读

  中国是美国顶级AI研究人员的最大来源国,美国是中国海归AI人才最大来源国。AI 领域国际学生留在美国工作的比例没有下降趋势,但面临美国移民政策体系的诸多障碍与不确定性。中国相关签证法规不断松绑以吸引外籍人才和海归人才,高科技行业的海归人才回流已成重要趋势。

  正文

  6月10日,《纽约时报》发文“美国人工智能的秘密武器:中国人才”,报道称中国是美国顶级AI研究人员的最大来源国,高达29%的AI研究人员在中国取得本科学位,但他们在美国读完AI相关研究生学位后大多留在了美国工作。

  该报道主要引用了美国智库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旗下马可波罗智库 (Macro Polo)“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目以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会议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NeurIPS)去年接受的论文为数据集,从175篇(总数1428篇)论文中随机抽取了675名作者作为AI人才样本,同时选取被接受为口头报告的36篇论文和131位作者作为顶级AI人才样本,分析如今全球A人才的国别背景、教育背景以及就职国家三类信息。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在顶级人工智能研究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所有国家,近60%的全球顶级AI人才为美国大学和公司工作。美国的领先建立在吸引国际人才的基础上,在美国工作的顶级AI研究人员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在其他国家获得本科学位。其中29%的研究人员在中国读取本科学位,高达56%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读取AI相关研究生学位后会留在美国工作,中国是美国顶级AI研究人员的最大来源国。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的新闻标题在中外媒体网站都引人注目,海外华人人才回流的论调常见诸中文媒体。在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下,如今AI人才究竟是留在美国还是流向中国?两国的人才政策、 签证法规收效如何?中国的外籍和海归AI 人才现状和趋势究竟是怎样一幅图景?本文将引用详实数据回答这几个关键的问题。

  (一)AI领域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的比例没有下降趋势,但面临美国移民政策诸多障碍与不确定性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CSET)的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中,有90%的人在毕业后会继续留在美国至少五年,在美国学习人工智能的国际学生留在美国的比例也没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想要留在美国的国际毕业生面临着美国移民体系的重大障碍,这些问题在疫情背景下变得越来越严重,主要问题包括:

  1)AI相关专业毕业生最常使用的选择性实践培训计划(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OPT)面临法律挑战,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如果OPT被特朗普政府取消,那么这些毕业生离开美国的可能性就很大。

  OPT允许上过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的国际学生毕业后可额外获得3年的实践培训期(非STEM课程的学生1年),2014年到2017年,获得OPT的学生数量从13.3万增加到27.65万,研究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大约一半研究生拥有AI相关学位(计算机科学或工程)。该计划的争议较大,法院对OPT合法性的质疑已经悬而未决多年,不过OPT本质上是管制性的而不是立法性的,因此可以仅通过行政命令加以改变或取消。2017年秋天,特朗普政府宣布打算取消该项目,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今年5月,四名美国参议员在给白宫的一封联名信中引用了疫情期间美国创纪录的失业人数,呼吁终止OPT计划。

  2)临时工作签H-1B签证拒签率保持历史高位,政策不确定性较大。疫情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限制H-1B签证,鼓励国内雇用。

  H-1B签证是国际AI人才常用的临时工作签证,有效期一般为三年,可续签三年,每年美国发放H-1B签证的人数上限为 8.5万。近年来,在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拿到H-1B签证,2012年至2018年,国际学生在H-1B人数中所占比例从不足四分之一上升到超过一半。本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白宫正在考虑中止包括H1B、L1、H-2B和J1签证,以保护美国工人和求职者。就在上个月底,亚马逊、思科和脸书等美国科技公司在给白宫的一封联名信中要求特朗普政府避免限制H1B等签证。然而,疫情导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特朗普政府很可能会调整政策以鼓励更多的国内雇用。

  3)近年来绿卡等待时间显著增加,研究发现中国的EB-2申请者在“绿卡排队”上花的时间是6年。

  美国雇主可以在留学生还是学生(持F-1 签证)或持有临时工作签证(通常是H-1B 签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永久居留权(“绿卡”身份)。以就业为基础的永久居住权类别包括EB-1(针对“特别能力”或“杰出教授和研究人员”的人)、EB-2(针对“特别能力”的人,最常被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使用)和EB-3(大学毕业生)。就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留学生而言,EB-2和EB-3 签证是最相关的,这两类签证每年约有8 万个名额,先到先得。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大约42% 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曾在美国大学学习,其中90%拥有研究生学位,49%在AI相关领域(计算机科学或电子工程)学习。绿卡申请者最常见的原籍国是印度(47%)、中国(24%)和加拿大(6%)。

  总结来说,美国移民政策体系的处理积压痼疾和签证法规的不确定性,是国际AI人才留美面临的主要问题。H-1B和绿卡的数量上限几十年来都没有改变,雇主驱动的移民体系可能使国际AI人才在换工作或升职时面临困难,而取消OPT的负面影响最大,可能导致留学生不得不离开美国。当前疫情导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特朗普政府很可能采取限制性签证法规以保护国内工人和求职者。

  (二)中国相关签证法规不断松绑以吸引外籍人才和海归人才,高科技行业的海归人才回流率持续上升。

  中央层面,中国于2004 年正式开始发行绿卡,2015年初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首次在中央级别的政府文件中大篇幅探讨外籍人才在中国的居留以及福利等方面的方法。2016年初相继发布《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以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进一步吸引外籍人才来华工作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上的便利。此外,中央政府于2008年和2012年 分别推出“千人计划”与“万人计划”,为中国吸引了一批高技能外籍和海归人才,不过这些计划对人才要求设定的标准非常高,人数有限,对于整体高技术型人才回流现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省级层面,自2014年起,上海和北京在放宽外籍人员的签证流程中做出了巨大努力,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高科技行业发展。2016年,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SAFEA)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为外籍专家与潜在中国雇主配对提供一个全新数据化平台,旨在吸引外籍高科技人才。尽管中国在提高外籍人才吸引力这一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在把中国变成为高技术 型人才的移民目的地这一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截止至2012年8月,全国31个省市共成立了2778个引才计划。2013年4月前,中国已经先后成立了112个高级海外人才引进基地和超过260个海外人才创业园区,这对于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和外籍人才来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单看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海归人才回流率,领英公司的报告提出,海归回国以后的去向行业中,金融、高科技和制造业常年位居前三位,逐年趋势表明,高科技行业的回流率会持续上升。调研结果显示,有回国意向的海外华人想要从事的行业,科技(软件)行业以40.9%的比例位居首位。海归回国的原因,排名前三的因素为“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上升通道” (50.6%),“行业发展蓬勃,机会大”(49%), “国家政策支持,公司前景好”(48.5%)。2011年到2017年,拥有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学历的归国留学生数量增长了两倍多。这其中,美国(43.9%)是海归AI人才最大来源国,其次是英国(15.3%)和法国(10.4%)。

  总结来说,目前海外华人精英回流已成重要趋势,中国政府在提高人才吸引力这一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不过中国的相关政策依旧处于移民发展进程的起始阶段,在把中国变成为高技术型人才的移民目的地这一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结语

  人才竞争是人工智能竞争的关键方面,目前美国拥有数量最多的顶级人工智能人才,中国是美国顶级AI研究人员的最大来源国。尽管美国移民政策体系的各种痼疾导致国际AI人才留美面临诸多障碍,疫情之下特朗普政府更有可能收紧签证法规,但在美国学习人工智能的国际学生(包括中国学生)留在美国工作的比例没有下降的趋势。中国政府在吸引人才回流和外籍人才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海归人才回流已成重要趋势,且美国是海归AI人才最大来源国。不过中国的相关移民政策依旧处于起始阶段,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在国际AI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中国仍需做出调整,在吸引外籍人才和鼓励海归人才回流方面制定出有效的政策。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4日 来源时间:2020年06月24日
分享到:

留 言

网友留言为中美印象网网友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不代表本站观点

评论COMMENTS

中美印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