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COMMENTS
当前位置:首页>评论

孙太一:更透明、接轨的方法论可以让这个重要的民调更加意义重大

作者:孙太一   来源:海外看世界  已有 2080人浏览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美国卡特中心最近主持了对3,000中国网民对中美看法的民意调查(与Riwi合作)。尽管坊间对民调与民意关系的评估见仁见智,但也不失为众多参考数据中的一项。我们对这次民调采用的方法和调查结果予以关注,邀请了在美国的三位学者进行点评。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 卡特中心与Riwi在中国的网上抽样调查有什么意义?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陈淑英:美中应加强民间外交降低相互敌意

更透明、接轨的方法论可以让这个重要的民调更加意义重大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

在中美关系依旧紧张且疫情造成的田野调查难度巨大的情况下,能有民调反应中国民众的看法自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过,在方法论层面,此民调是如何突破网审的挑战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吸引网民去完成问卷变得非常关键。因为只能针对上网的群体,样本本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这个群体里仍旧不能有代表性 – 尤其是如果只有一类特质或者只在某些平台上的人才会去参与,那结果的意义可能会大打折扣。

其次,如果方法及具体问题能够向一些主流民调看齐(如盖勒普、皮尤),以方便在不同国家之间平行比较,同时定期地进行数据收集以呈现时间上的变化,那调查的重要性将能大幅提升。当然,诸如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针对一些时事问题采集民意的做法同样也会非常有意义。

中国的垂直问责机制和欧美的很不一样,但民众的意见仍然对政策的制定和议题的设定能有帮助,有的时候甚至还能促进双边关系的缓和。而相关结果同时也能引发不同国家学者的思考。

很多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中国的国际形象非常好可能是过于自信了甚至是孤陋寡闻了,但如果针对这个结果刨根究底,我们会发现欧美学者也同样常常只关注发达国家的民意调查,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有务实合作的发展中国家)的民众的看法可能并不一定和欧美民调样本中群体的看法完全吻合。或许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两极化的趋势?所以,我也希望同样的调查除了能弥补在中国以传统方式进行民调的空白外,还能在更多的欧美国家主流研究机构并不经常覆盖的国家以同样的方法论采集数据。这将使得这个民调变得非常有意义。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31日 来源时间:2021年10月31日
分享到:

留 言

网友留言为中美印象网网友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不代表本站观点

评论COMMENTS

中美印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