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象》第197期
美国国务院于2019年10月16日公布了一个新的规定,在美的中国外交官,如有与美国地方或是州一级官员会面的计划,必须提前向美国国务院报备。据一位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所述,这一规定意在实现中美两国外交官于所在国权限的对等。据称,美国在华外交官难以获得与中国官员自由接触的权限,这使得外交工作处处受限。与之相反,中国驻美外交官可以充分利用职务之便与美国各类人士进行交流。该官员称,美国国务院这一新规定并非试图减少互动,而是意在实现两国外交权限的对等。
该规定出台的时机正值中美贸易磋商的时间节点,当然也有人怀疑这一变化是否与香港或新疆问题有关。美国国务院官员回应称,美国驻华外交人员已经对接触限制抱怨了多年,该规定与贸易无关,和人权问题也无关,它只是试图实现公平和对等。而且,国务院仅寻求知会,并不会阻止相关方进行会面。该规定的最终目的意在促使中国取消对其境内美国外交官的活动限制。比如,与地方官员的交流经常被限制;一些美国学者与研究员也声称在中国被限制;至于政治上较为敏感的西部地区如西藏和新疆等,则基本被限制接触。
去年,美国国会就颁布“西藏旅行对等法”[1](the Reciprocal Access to Tibet Act of 2018)以监测美国人进入西藏的权限情况,同时对那些阻止美国官员和记者进入西藏的中国官员进行潜在的制裁(比如,限制这些中国官员进入美国)。就在今年10月初,美国国会两党代表团被拒签,其原因是该团不仅仅访问中国大陆,同时计划去台湾。
针对美国这一新规定,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推特上发文,认为美国此举并不公平。崔大使认为,美国前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Max Baucus)在其三年任期内走访了中国所有的省份。而与之相反,崔大使在美已六年半的时间,却没有走遍美国所有的州。10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也对美方关于行动受限的抱怨提出了质疑,并希望美国大使对其言论作出进一步的澄清,即什么时候、那些活动、受到了怎样的限制(此前美国驻华大使表示,希望中国政府放松对美外交官会见中国地方官员的限制)。美国现任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认为,中国驻美外交官可以使用谷歌、脸书和推特,而这些平台在中国则是被限制的,显然这并不是对等的待遇。其后布兰斯塔德进一步表示,华盛顿正考虑对在美的中国“党控机构”(如国企、官方媒体)也推出类似规定(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司法部已通知新华社和中国环球电视网,它们必须根据“外国代理人注册法”注册为“外国代理人”[2])。
毫无疑问,美国新规定的核心关键词是“对等”。美国国务院官员承认,这一规定是跨部门协调的结果,因此可以视之为一个共识。自特朗普总统上台以来,“对等”(reciprocity)这一词频繁出现在对中美关系的描述之中,尤其是中美贸易关系。美国在贸易倡议上(不仅是对中国),通常运用三个词汇来形容理想的双边贸易,即自由(free)、公平(fair)和对等(reciprocal)。因此,“对等”是美国外交语境中一个较为常见的词汇,只不过此前多用于经济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此前对这一词汇的翻译往往是“互惠”,由此可能带来的就是忽视了该词背后“对等”的含义,引发了一些误会。在2018年12月,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个针对西藏的法案,即“西藏旅行对等法”中就用了“对等”一词,而此法的颁布被中国视为干涉内政的出格行为。这一法案要求中国政府应当允许美国官员、记者、游客在西藏自治区自由活动,任何阻碍美国人自由活动的中国官员都将被美国限制入境。
因此,正如美国试图用“西藏旅行对等法”以促使中国政府给予其在西藏行动自由,本次国务院的外交人员“对等”新规定继续遵循这一逻辑,意在促使中国政府给予其在中国的外交官更大的权限。而这明显与中国的实际政治和社会环境相佐。“对等”在美国外交语境中被广泛使用,在美国国务院领事事务管理局首页,即声明了美国签证的“对等原则”,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解释[3]。这一对等原则也应用于签证费用的收取上,如一国对美国公民不收取签证费,则美国也不对该国公民收取签证费。美国收取的签证费用根据该国的规定而采用对等的收费方式。不难发现,“对等”一词隐含着中美两国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美国的语境中,“对等”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有清晰指向的、互不相欠的双边静态状态;而在中国的语境中,“对等”是有一定范围的、具有谈判空间的、具体情境中隐性条件难以清晰限定的双边动态状态。因此,中国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倡议是互利共赢,而美方则是公平对等。
延伸阅读:美国出台新规,限制中国外交官行动
[1] https://www.state.gov/report-to-congress-on-section-4-of-the-reciprocal-access-to-tibet-act-of-2018-of-p-l-115-330-2/
[2] 根据该法案,上述中国国有新闻机构得披露有关其年度预算和支出、所有权结构的信息以及法案要求的其他信息。该法案规定,任何代表外国政府试图影响美国决策者或公众观点的组织和个人须向司法部登记。中国媒体必须将所有采访以及与当局代表谈话的内容上报美方有部门,这将使媒体无法在美正常运营;此前,美国已迫使“今日俄罗斯”注册为“外国代理人”。
[3] https://travel.state.gov/content/travel/en/us-visas/Visa-Reciprocity-and-Civil-Documents-by-Country.html/
中美印象
官方微信